建筑人才网,提供最新建筑人才信息,致力于做建筑人才网第一品牌。
咨询热线:4006683633 ·俊才招聘网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梅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州市新昊信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十二五”建筑业发展展望
作者:xqy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17365次 发布日期:2011年3月29日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年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因此很多企业都会特别是关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十二五”中国建筑业发展展望的信息,欢迎浏览。
  
  发展背景
  
  在城市化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加大的总体发展趋势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十二五建筑业发展将基于以下的总体形势和现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接近50%,城市居民和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也均接近总数的50%,全国城市和城镇总数还在不断增加,这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GDP高速增长为大规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4倍,年均增长6.5%。
  
  2008年国家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四万亿人民币,强力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带动地方巨量投资。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筑与住宅已经成为与石化、电子、汽车并列的居民主要消费需求领域,很多居民家庭住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配套到配套完善,房地产与建筑业也因此发展兴旺。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30多年来基本上保持40%到60%的水平,其中很大程度是政府投资。我国建筑业近三十年来,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取得了巨大得发展成就。建筑业的产值和规模屡创产业新高,近年来每年的市场规模均达数万亿之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2010年美国ENR评选的全球225强建筑承包商,中国企业首次荣登榜首,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列第一和第二。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大大增强。当前,国内各类型的大型高难度工程项目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工程企业还成功建造了一批在国际上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建设项目,诸如奥运工程、大型国际机场、跨海大桥、高速铁路、海底隧道等。可以自豪地讲,中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建筑业不断拓宽市场领域,国际市场发展强劲。对外工程承包与国内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增长迅猛。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拓展的领域更广,承包的市场规模更大,承包工程的层次更高,承包的方式更加的国际化。中国建筑企业在境外承包十亿美元和百亿美元以上的大工程在不断增加;市场领域从东南亚和非洲逐步向南美、欧洲、美国渗透。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日渐凸显。建筑业规模这些年是递增的,每个五年计划也是递增的。
  
  截至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22.5万亿,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6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2.2万亿,注册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有5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3.8%提高到了2009年的6.6%,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性作用。
  
  市场热点
  
  十二五时期,对国内宏观经济和建筑业来讲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发展的时期,而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是后危机时期,准确把握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行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这些大型的热点建设项目后,我国建筑市场将由点向面展开:各类级别的开发区(经济区)增加或扩大;城镇建设量加大;高铁路网建设密集;地铁市政建设持续升温。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建设大舞台。2009年以来,获批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区域规划频频出台,国家审批区域发展规划数量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国家先后批复了珠江三角洲改革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中部崛起规划、横琴发展区、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潘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们江区域而开发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等,数量几乎是前4年的总和。从地区来看,沿海地区继续占优势,同时兼顾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了“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板块,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重庆的两江新区,东、中、西三路同步协调发展同时带动一大批建设项目上马。众多区域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将会迎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电网以及城市市政等新一轮投资建设的热潮,每一地区的战略布局与投资都将为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未来五年,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公路网、铁路网、机场、港口的建设将成为热点中的热点。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地区规划建设城际客运专线系统,有条件的大城市适度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将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积极推进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高速公路通道。郑州、武汉等将建设成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住宅建设量大面广。政府将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对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要采取促开工、促上市措施,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和销售。要适当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间题。各地要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等方式增加廉租房及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要加快建设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从2009年开始,结合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3年时间基本完成,特别应加快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使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总结住宅类建筑市场潜力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城市化;第二个方面是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第三个方面是投资需求。在我国目前投资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风险较低的房地产投资是不可避免的。
  
  高铁建设市场空间巨大。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建设客运专线1.2万km以上。2008年,国务院根据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规划作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km以上,建设铁路客运专线1.6万km以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包括“四纵”、“四横”以及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地区的城际铁路。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速度加快,区域化、城际间高速铁路全面启动,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首位,正在建设之中的高铁有l万多公里。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km以上,其中新建铁路将达到1.3万km。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周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km以上,如果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km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铁路快速客运网络的建设提速预示着我国正快步进入高速铁路时代,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将是我国未来投资的重点。未来五年高速铁路的投资将达9000亿元以上,年均投资额将超过3000亿元,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将为建筑施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头强劲。轨道交通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但建成后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活、优势明显,是世界大都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加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列,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未来几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仍将处于大规模、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大建设时期。截至2009年底,共有25个城市获得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审批生,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拥有1700km,共6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近40个城市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010至2015年总投资将达1万亿元。
  
  农村也将变成建设的主战场。城镇化建设将成为建筑市场新亮点。根据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国家将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统筹城乡的力度作为未来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城乡统筹工作的重点和抓手。国家财政将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水、电、路、气、房)建设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将是城镇建设的重点。国家推行建材下乡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将是城镇化的重点。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壮大县城和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国家规划到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8%以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带来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需求,将为建筑业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为中小型房建和市政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发展要点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问题之一:建设的标准化和建筑品质的提升。过去因为经济实力的关系,我国的建设规模大但品质低。今后,建筑行业的规划水平、设计水平、材料水平都要有所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建筑中使用的水泥钢筋在强度和标号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积极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筑品质。重点问题之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要严格约束政府行为;完善交易机制,保证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打破省市地域和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水利、房建不同子行业的市场分割垄断,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重点问题之三:产业结构调整。其一: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结构。未来随着我们对建筑质量需求的提高,建筑功能要求的增多以及不同区域对建筑的不同要求,建筑业必须要适应区域性和多样性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其二,发展工程总承包,形成龙头企业,支持一批大型建筑业企业向多产业、综合承包,建筑开发一体化、资本实业运营一体化的高端运营方向发展。改变建筑业大小企业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发展的格局,要建设工程承包的立交桥,要形成一个有高有低、有总包有分包的立体的结构。其三:发展中小型建筑业企业。要改变高资质企业承包低素质企业干活,层层分包成本和利润层层扒皮的现状,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因为采用总分包增加成本,而是要降低成本,中小企业也应当与高技术相连接,同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空间,同样可以承载高新技术。另外,要积极促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间的整合和融合。重点问题之四:推动建筑业节能减排。重点问题之五:推动行业建造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建造工业化的问题提了很多年,未来通过世构技术、预制拼装在房地产、地铁、市政领域的推广积极推进建筑业工业化。重点问题之六:开拓国际市场。可以预计我国未来的建筑市场稳定繁荣,但是建筑业的增速并不乐观,绝对规模在增长,但还要保持当前的增速会有些困堆。所以建筑业要拓展新兴市场空间。重点问题之七:解决行业人才瓶颈问题。建筑业在人才方面面临大瓶颈:不仅是高端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紧缺,而且普通农民工也短缺。现在的建筑业人才全面告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从事建筑行业,当前建筑工人这种低收入、长时间大体力劳动、体制外没有福利的状态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学习欧美,建筑工人的职业化应当是行业的趋势和潮流。
  
  方式转变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和环境的建设状况、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国家和企业发展实力等方面综合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从国家层面来讲,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升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刨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落实到建筑业,主要任务可以具体化为:提升建筑产品品质,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建筑行业效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简括为“提品质,融科技,增效益,减排放,拓市场”。
  
  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市场。充足的市场空间、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建筑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关注国内外建设形势,研究建设产品需求结构、地域结构,发现并主动迎合新的市场需求,抓住市机遇,刨新自己出业务内容和模式,才能拥有市场,任务充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拓展市场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总结企业市场拓展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前瞻性拓展。即认识和确定未来需求旺盛的市场尽早介入,进行项目跟踪、技术储备、市场准入资格获取,业绩积累、内部外部资源整合等,以尽早形成生产能力,获取市场份额。二是综合性拓展:在市场存在需求,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扩大承包范围或者延伸产业链,由单一业务向多项业务,由一个点向多个点,向一个面或者一个链,甚至点、面、链结合的拓展。三是跨地域拓展。扩大企业活动地域是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手段。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打破只在“家门口”活动的传统经营模式,适应不同地域建筑市场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发展规律,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四是跨领域拓展。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现相关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机会,进行相关机械设备研发制造,发展设计——制造——装配的新型设计建造模式,参与金融、物流、信息、生物、文化等产业发展。四是创新性拓展。发现潜在市场需求,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形成新的服务产品。如发展融资建设类业务、勘察设计企、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承接多种形式的项目管理业务,或者代理业主进行相关的专业咨询和管理工作等。五是品牌拓展。各种类型、专业的大、中、小企业,依靠优秀的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建设和维护好企业品牌,依靠品牌经营和开拓市场。
  
  与资本联姻,提升产业活动平台。传统建筑业一旦与资本结合,整个产业的活动平台就能能显著提升。设计建造与资本结合,就意味着由被动承包走向主动开发,由承包商向开发建设商甚至业主身份转变,就能够部分或者完全享有建筑物的自身升值和经营增值,可以有效改变建筑业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市场地位低的状态。建筑业与资本结合,还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承揽到更大规模和更高盈利水平的工程。建筑业已经摆脱了政策限制,可以通过上市,与资本拥有方建立战咯合作关系、联营等方式解决与资本结合的问题。建筑业与资本结合,还利于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整体地提升建筑业经营的内涵和层次。另一个提升产业活动平台是延伸产业链、整合建设环节。继续克服传统计划体制在建设工程建造全过程的环节分割,克服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逐步尝试在适合的工程建设项目上,围绕最终产品,以成本、工期、品质为核心,组成更加综合的项目管理机构或专业咨询服务班子,采用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等环节一体化的建设组织方式,加强不同环节的协调和互动,实现不同环节的相互参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整体优化。
  
  优化管理手段,保障质量,创立品牌。由于建筑产品流动、项目具体、组织弹性,提高管理水平存在较大难度,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总体管理水平低。企业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承包商与国际著名承包商存在较大差距的领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建筑企业发展经验表明,先进的企业和项目管理成果可以独立创造价值。针对我国建筑业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和项目管理应当向着如下几个方向努力:一是标准化。总结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凝聚企业管理精华、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既具体适用又根据项目特点能够具体化的企业管理手册,成为区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显著标识。二是规范化。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信息传递,事务处理都有制度、规则,全体人员严格遵守规则,形成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人员的行为规范。三是精细化。在资金、成本、材料、设备、工期、人力调配等方面,对于信息流、物流,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落实管理职责,任务分配明确,完成任务到位,不留失控环节、领域、死角,是精细管理的主要内涵。四是信息化。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专业事务管理工作中,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不可能管理的事情变为可能,将复杂变简单,将低效变为高效,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实现管理水平的跃升。五是重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用先进文化凝聚人,激励人,用更高尚的经营目标进行企业定位,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未来朐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发展高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与先进的材料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结合,将现代先进技术成果在建筑产品中整合运用并创新,使建筑业承载更多的技术含量,改善技术落后的面貌,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大有潜力和前景的领域,也是未来建筑业竞争力之根本。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依据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独立或与外部机构联合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巩构或试验室,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或地方某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水平的领头企业,成为专项技术研发基地;中小建筑企业也要重视专门技术、设备工具、管理手段的研发运用,成为依托专顼技术的经营载体,向着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各类企业都应当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工法的研究制定和应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产品和建造过程的技术含量;在当前时期,企业应当高度关注相关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工业化建造、精致建造技术、节能和绿色建筑新材料技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等,积极采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主动承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提高建造过程的工业化制造和装配水平。
  
  完善管理玫策,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调整投资建设政策,通过建设标准审查和施工许可控制,把住建设项目立项准入和进入建设实施的关口,遏制资金不到位、造价过低的项目进入建筑市场,避免继续建设品质低、耐用性差、节能效果差、使用过程中追加投入高、缺乏美学和人文内涵的建筑产品。新的建设项目应当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全面提高品质,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与转变经济发展相吻合。要进一步地从微观管理领域退出,减少政府对微观机制的干预,逐步克服计划体制、部门分割给企业发展造成的人为障碍,更加彻底地将企业推向市场。按照专业技术领域、专业技术能力划分的客观规律调整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克服按照部门职责划分准入类别的问题,减少市场准人障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用先进、配套的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政策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方向。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好产业规划,提高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管理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建筑工人的素质,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水平,形成先进的产业和企业文化。分配和运用好公共资源,做好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组织、实施、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提升建筑业的技术含量。

(信息收集:建筑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筑人才网® 版权所有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建筑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